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三等奖 - 文章详情

探讨BIM技术应用之工程造价工作模式的转变和适应性

董平,黄科

(四川同兴达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应用及推广,给建设工程造价行业带来了改变,也给从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BIM技术;转变;适应

   1. BIM定义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2. 现阶段工程造价的基本工作模式

工程造价基本工作内容可简单的分为计量与计价两部分。

工程计量与计价过程在现阶段工程造价工作模式中,计量工作占去了工程师们70%及以上的总工作时间(计量与计价合计),而相对更加重要的计价工作的占比反而很少,从经济上来分析,这是很不科学的,就其占比而言显然失衡。但就工程造价计量工作的复(繁)杂、重复以及工作量大的特性造成了现阶段的工作时间比例分配。而在为了保证工程量准确的前提下,相对而言,计价工作就不是那么凸显了,由此就显得有些舍本逐末了。

工程造价发展至今,计量与计价工作由人工计算到计算机辅助计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科技的结合应用,其模式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程师们的工作周期。但实质对工作时间比例分配上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根本原因就在于工程造价到目前为止,主要是针对简单的提高工效,并没有合理分配工效,解放工效,重复的工作依然重复,没有进行统一和管理。其模式发展由二维(人工或人工+部分计算辅助)到三维(大量计算机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了管理维度(或时间维度——四维),单纯的提高了一个集体或组织的工效,而忽略了工程建设活动是非单方面的社会行为,忽略掉了计量计算口径统一性在各组织集体间的应用、协调、管理,而非简单统一某个集体或组织的口径。

    3. 引入BIM后的造价模式变化

在引入BIM后,造价模式由原来的被动与简单机械化变为主动与多样化,由简单的计量、计价转换到主动的去进行成本测算与控制、合理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

在当前工程造价工作模式下(三维模式,即大量计算机辅助工作模式),引入BIM后其工作模式由三维模式转变到四维模式,工作内容、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和转移。由于BIM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模型,也是一个建设工程管理工具以及平台,多方责任主体在该平台上共享一套模型信息,在一个平台进行管理操作,统一了各方主体在一个统一标准下的理解和工作方式。由此,工作内容由基础的计量与计价变化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可以理解为对BIM模型的管理和优化),工作重心也由基础的计量转移到了计价和造价控制上来。这样在引入BIM后,工程造价工作的核心及职能重心发生了质的改变,也更符合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目的,在工作时间的分配上也有了大的改变,提高了工程师们的协同工作效率、实际工作价值,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实现了项目本身的经济最优。

   4. 引入BIM后的造价工作实际变化

引入BIM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在设计概算到施工图预算阶段,经过设计阶段的检测后,最终形成一个较成熟的与最终施工图对应信息较完备的BIM信息模型。经过BIM的进一步错、漏、碰、缺、合理化查验以及三维实体的直观表现,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更进一步的完善设计图纸,减少以后的变动,也就把可预见的变化降到了最低,而在以往的模式当中全都是由人来完成,难免有疏漏的地方。在设计图细节质量较高的情况下,也就提高了各阶段造价的精确度,同时通过BIM以及配套专业软件工具输出的数据,也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更精确的参考与经验,为人员的实际工作积累了更加丰富的多样化管理经验。

在施工阶段引入BIM后,由于时间维度的引入,各方主体可以把各自需要的管理信息录入到各自的平台,并把必要的共有属性共享,提高了协同工作的效率。特别在建设体量比较大、施工较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上时间维度上,施工单位可以把合同技术、进度、经济等节点引入到模型,这样就能通过很清晰的反应来主动预防各方面问题。在经济方面能够做到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对应的策略,根据合同的要求合理调整施工组织结构来降低成本。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运营计划、营销计划、和目标成本的控制计划,能够很合理的通过BIM反应到管理平台上,通过平台实时的掌握建设工程质量、进度、经济等实时情况,并对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实际和预计情况作出最有利的调整,从而有效的控制或降低成本。

此外,施工阶段对BIM模型更进一步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拟定出对不可预见变化的有效应对方案以及风险评估,可以在被动控制方面把事后控制的风险及成本降到最低。通过平台化的管理、信息的共享、计算机的辅助、更多人员在平台的集思广益,能够更快的推进建设项目以及更合理的实现建设项目效益。

在竣工结算阶段,由于各方使用的是同一个信息模型,这就在对以往最费时的计量工作上没有了争议,大大的减少了工作时间,而其他过程计算工作已经在BIM模型平台上根据实际调整作出了变更,规避了工程师的重复工作。所以在竣工结算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进行计价统计的工作,根据最终的实际情况和政策变化作出细微的调整,就能很快的完成竣工结算工作。

    5. 引入BIM后为适应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

BIM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模型和平台,该平台怎么适应和配合工程师工作,以及怎么适应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还需要建立一个相关的体系和进一步开发相关的辅助专业软件工具。同时根据行业、专业、主体对象、公司管理模式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辅助软件管理工具,做到与BIM平台的无缝衔接,以适应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特点。随着相关辅助工具的无缝衔接,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更好的完成建设项目任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明显,BIM平台本身还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各地的市场以及跨地区的应用。

   6. 建设工程造价行业在BIM的引入和推广后的展望

在大数据时代,BIM的引入到广泛使用已是必然的趋势,工程造价过去老旧的工作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下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以及现代化发展脚步进程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各媒体的管理需求,老旧的模式随着高效化的管理需求渐渐显得格格不入,被替代已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广BIM中,这对建设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BIM的应用,从业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和改变固有的工作管理模式思路,通过学习新的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新平台的应用逐步改变固有的思想。在BIM推广到广泛应用的这个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从业人员要转变思维、积极学习,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下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市场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随着BIM的应用,很多人会担心其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冲击,会造成就业的压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会大大减少。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因为BIM应用对工程造价行业造成的结构变化等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虽然因为计量工作量大大减少而造成计量工作对人员的依赖大大减少,也单单仅此而已;但同时以前大量缺失的计价和过程管理工作也对应的大大增加。在这些方面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会算量、能算量以及简单的组价阶段。在BIM的应用中大量的被动管理工作被计算机所替代,更多的主动管理控制工作需要工程师们去完成,这就造成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工作内容更加的多样化,信息化,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转型后从业人员的需求不会减少甚至可能还会有一定的提高。以前老旧管理模式下计量工作对工程师的数量以及能力要求并不高,只是因为计量工作的时间周期要求、本身的特点以及现代发展大体量工程的涌现造成了其对人员的依赖性高,究其原因在于老旧模式下的计量工作工作效率低。转型以后更加侧重计价以及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多样化,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从而会大大提高该部分工作的占比。而一个人的能力在一个时期或时间段内是一定的,其精力却是有限的,工作内容的增加必然会需求更多的符合转型后要求的工程师。行业就业的关键,不在于人员数量的需求,在于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人员的市场适应能力,在于能否满足新的市场环境的需求。

BIM是一个平台,一个工具,是由人所应用的,没有了人的应用其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或者就是一串代码而已,被人所驾驭才有其价值。所以转型后的关键在于人本身,应该是人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去适应人,只能随其改变,不然必备环境所淘汰。所以从业人员要提高自己,在不停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掌握BIM,而不是被工具、平台所累,受其“掌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信息化应用对行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行业整体素养、水平以及经济测控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行业各个主体的管理以及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成.BIM应用·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2]BIM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用书编委会.BIM应用与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BIM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用书编委会. BIM技术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BIM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用书编委会.BIM设计施工综合技能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BIM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用书编委会.BIM建模应用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