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三等奖 - 文章详情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陈乾林

(四川利翔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建筑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环保、信息化建筑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各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列举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详细介绍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关键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工程造价

    1. 新技术的定义及新技术的介绍

新技术是指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但解决了原先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问题,而且使建筑施工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也为整个施工项目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BIM技术为例。BIM是指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具有的真实信息,在这里,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耐火等级、传热系数、构件的性能参数和造价、采购信息、设备运行状态等等。实际上,BIM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库资源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完整一致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

2004年,BIM技术通过Autodesk公司组织的AutoCAD2005产品宣传会,我国业界就开始逐渐了解它。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开发商、设计院以及施工单位等业内人员逐渐开始应用和推广BIM技术。

20169月,住建部发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其中明确指出:勘察设计类企业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2. 新材料的定义及新材料的介绍

新材料是指除了传统的砖、瓦、石、灰、沙之外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成功应用,并且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具有更新、完善、环保等属性的建筑材料。

以海绵城市中的透水砼为例。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人行道铺装由传统的人行道路面砖或花岗石铺装逐渐被透水砼等新材料所替代,透水混凝土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并能有效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铺装材料。在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3. 新工艺的定义及新工艺的介绍

新工艺是指相对于传统工艺而言,涉及到土木建筑、装饰材料、保温材料、和管道等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突破了原有的、旧施工工序和作业手段,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施工技术,以便能够获得更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工艺。

以装配式建筑为例。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来,国家多次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要求。2016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建筑比例达到30% 20169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大力发展装配建筑提出了明确、细化的指导意见。

20163月和5月,四川省及成都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装配式建设工程发展的意见,明确指明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

    4.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工程造价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原有定额、工程造价经济技术指标、材料、设备价格库等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工程造价工作的需求,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定额缺项

现有定额是针对技术成熟、应用普遍的项目编制,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在计价过程中,往往没有现成的定额可以套用,要求造价人员熟悉现有的国家或地区、行业定额,合理借用现有定额或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调查补充自编定额,这就需要造价人员对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4.2 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价格很难确定

与传统技术、材料及工艺相比,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未在大面积推广使用前,价格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前期研发费用、市场推广费用、产品生产规模、供需双方市场、垄断性等方面。上述因素导致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市场价格往往高于传统技术、材料及工艺的价格。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方主体的经济利益,随着新的评标办法的执行,招标控制价需要公布每一项的综合单价,合理确定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工程造价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目的是提升建筑品质功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最终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基于建筑全寿命期成本去考虑,既要考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前期投入成本,又要兼顾后期运营维护费用。其次,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应为追求先进而先进,要综合考虑技术系统的整体效益,从短期来看会增加建设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是会降低工程成本的。

比如BIM技术的应用,从短期来看是增加了一项费用的投入,但从已应用了BIM技术的工程来看,由于BIM技术从设计就开始提前介入,主要的优势在于可提前消除约40%的预算外变更、可减少估算时间约80%、降低工程造价约10%。由此可见,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工程造价的工作效率,而且能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因素、绿色建筑等要求,有利于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不断提高。由于现阶段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还不广泛,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和造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使用及推广会更加广泛,往往可以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推动现有造价体系针对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不断完善,推动整个建筑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使用的各类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越来越多。工程造价的高低,造价是否合理,工程造价人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工程造价是复合性学科,涉及知识范围广,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熟悉与其相关的行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建筑市场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价格的确定,需要造价人员采取市场调查及深入具有相关工艺且正在施工的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学习。搜集价格、材料耗量、工期、配套工艺或对相关构筑物的要求等信息,归纳整理形成一套系统的、较为全面的针对该施工工艺的资料,结合类似技术、材料及工艺对比、分析,站在公平、公正、合理的角度确定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胡北.浅析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工业b》:00013-00013.

    [2]潘卫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11.

    [3]吴志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