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
熊仁华,郑绍辉,陆 荣
(成都市均益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1)
摘 要:BIM技术指的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所应用的一种信息技术,相比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BIM技术优势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全过程;造价管理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攀升,这与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且工程建设行业一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具备了多种施工工艺和管理形式。BIM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弊端得以改善,在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些许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此方面问题,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以期能够使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得以提升。
1. BIM技术概述
BIM是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译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包含各种建筑信息的、参数化的模型,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将一个或者多个建筑信息进行数据库创建和管理,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模型化的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是BIM的核心,也是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技术支撑。BIM是工程建设管理的工具,将各种参数化的模型整合为相关的信息系统,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在策划、运行和维护时能对建筑信息进行共享和传递,从而便于正确理解和应用。BIM技术是各个工程建设主体协同工作的基础,不仅节约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还大大降低了工程执行时间。BIM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02年,由欧特克公司率先将BIM引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经过几年的应用推广,BIM技术给中国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目前,BIM技术应用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一些部门还专门设计了BIM研究和开发结构。我国很多建设项目
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均有应用BIM来进行项目管理。例如,上海中心项目运用BIM技术进行了建筑信息建模,并渗透进入建设管理全寿命周期过程。
2.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优势
2.1 可视化
可视化是BIM技术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可视化即看得见。如今很多石化工艺工程的施工图纸均是平面的,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相关人员充满想象力。简单的图纸和线条可以使施工人员在理解时没有过多问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复杂工艺层出不穷,若依然使用此种方式则很难使图纸将整个工程的特点和构造等方面得以展现。BIM技术提供了可视化思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在整个设计图纸中将重点进行标注,通过不同构件之间的互动和反馈,使整个过程变为可视化的过程。
2.2 协调性
在任何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各个方面进行协调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施工单位,业主,或是设计单位,均需要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做好协调工作。但在实际的施工中要依靠人力来进行沟通,不仅难以做到及时全面,也会为相关人员带来更多麻烦,而应用BIM技术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此方面问题,可以贯穿整个工程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为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以便能够及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2.3 模拟性
BIM技术中,模拟性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应用时可以将设计阶段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只是将工艺站场的模型进行模拟设计,也能够在模拟的过程中实现在真实世界中无法进行操作的事物。如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后会造成什么后果等,通过模拟即能够进行一定的模拟实验,如可以使消防人员进行模拟疏散,或是进行紧急逃生的模拟演练等,通过模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也能够有效优化整个设计。
3.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
3.1 工程决策和设计阶段
应用BIM技术,可以在整个建设工程的初期将模拟出来的建设情况进行明确的展示,类似相似工程通过工程量的计算,结合单位造价指标的评估,即可以得到总投资的概算情况。因此当BIM技术中的模拟性作用得到发挥后,即可为建设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避免在决策过程中因相关信息不够完善而为相关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任何工程的实施均离不开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将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明确和完善,也要制定出工程中应用的材料、机械等相关内容,并根据设计情况来预估整个工程中的造价信息。一般而言,整个设计阶段所耗费的费用占整体费用的3%左右,但是所产生的影响却超过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中的70%。因此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应再次强化设计工作,在设计时将BIM技术与CAD图纸设计有效结合,在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后,则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加明晰的造价信息,以便能够及时作出调整。
3.2 工程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要确定好施工方案和施工单位,制作招投标文件时,采用传统人工工程量计算方式,有可能会将工程量清单中的某项漏掉,而应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就
可以参考设计方关于工程的信息数据,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完成工程量清单,而且不会出现漏项问题。招标单位也可以获得BIM模型,并通过BIM模型对工程量清单进行二次计算,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招标单位就不会因为工程量计算不准确而发生损失。招标单位将BIM模型提供给投标单位,借助这一模型,投标单位可对工程中各构件的组成有更准确的分析,在三维模型中了解不同构件的分布,这样一来因为工程量不明确而导致的项目结算纠纷就会大大减少。
3.3 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一直是整个建设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也与造价方面的实时控制息息相关。如今的建设工程往往施工时间较长,市场变化频率也很快,使得造价管理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但若能够将BIM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可以利用其可视性、可模拟性以及协调性来优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市场价格变化过大而为相关单位带来过多的成本投入。在施工阶段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开支,严控投资造价。
工程量的计算。建筑工程中没有普及计算机的使用之前,工程量的计算全部是依靠人工计算。当所有项目的工程量出来以后,造价人员根据预算定额和市场情况编制预算书。建筑工程的发展中,建筑类型越来越多,结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单纯的依靠人工去完成大量的工作已经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在这种形势下,三维算量软件的出现正好迎上了时代的需求。在三维算量软件中使用BIM技术,能够结合实际的建筑要求,建立符合现场条件的BIM模型,并对各个构件进行属性的定义。这样不仅能对构件进行区分,还可以方便构件的管理,同时修改起来相当的便捷。当模型建立完成之后,通过软件的自身运算,自动完成构件之间的扣减,顺利完成工程量的统计。
模拟施工及碰撞检查。BIM模型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建模完成后可进行模拟施工和碰撞检查。BIM模型内可整合建筑、结构、设备、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模型,能够避免硬碰撞、软碰撞等情况的出现,从而有效解决了各专业的矛盾以及同专业间标高尺寸等方面的冲突。BIM碰撞检查能够避免后期剔凿、改线、返工等问题,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的浪费。此外,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采用碰撞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现场施工模拟和交底,方便指导施工作业人员施工,也有利于各个参建单位了解设计方案,从而提高了各参建单位的沟通协调效率。
变更成本控制与造价信息实时追踪。BIM模型具有十分全面的工程信息数据库,能够实现施工图纸与建筑材料、造价等各个模块进行有效整合和关联变动。设计出现变更时,在BIM模型中及时更新材料用量、工程量及工程造价。发生变更时,各专业以及环节之间的协调效率显著提高,及时向各参建单位提供变更后的准确数据,从而方便参建单位调整施工安排,避免施工进度的拖延和工程材料的浪费。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当前BIM技术已经发展到了5D维度。5D模型集三维建筑模型、施工组织方案和成本及造价等三个部分于一体,能够对成本费用实施动态模拟和核算,并能够应用到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中,有效解决了阶段割裂及专业割裂问题。此外,BIM可利用信息化的终端及自身数据后台把整个工程的造价相关信息关联起来,方便管理人员对数据的监测,确保各类信息数据及时准确的调用、查阅、核对。
3.4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最终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环节。如很多工程单位在长期建设过程中资料积压过多,从而导致在对其进行整理和存储的过程中出现资料不全、图纸丢失等状况,这对于顺利进行工程结算可谓极为不利。而BIM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其所拥有的数据模型能够将工程中所有相关的资料与信息进行存储,很好的减少了因信息存储而带来的问题,避免互相扯皮的现象出现。
4. 结语
BIM技术是实现建筑信息化的必然途径,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影响深远,虽然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BIM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模型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更是为建筑的核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大型建筑项目的兴起,建筑领域内越来越多的参与方将会关注并应用BIM技术。相信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所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BIM技术必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李静,方后春,罗春贺.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2(09).
[2]张立敏.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应用的得失探讨[J].四川建材,2017(03).
[3]江卫丰.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
[4]郭永东.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经贸导刊,2017(11).
[5]冯晓光.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