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三等奖 - 文章详情

从全过程造价控制看BIM技术对造价行业的影响

 吴章勇

(四川同方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适应与日俱增的行业竞争。在建筑行业中,BIM技术应运而生。对于工程造价行业,BIM技术将彻底改变工程造价行业的行为模式。本文通过阐述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具体运用,论述了BIM技术对造价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适应与日俱增的行业竞争。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特点不断创新,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已不能满足施工管理需求。新时代下,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足,建筑行业急需新技术来换血,BIM技术随之而出现。经过近几年的推广使用,BIM技术从刚开始在建筑行业中试点使用,到如今在多个城市横扫传统建筑行业模式,被国内外众多同行们认为是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性技术。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对于工程造价行业,BIM技术将彻底改变工程造价行业的行为模式。目前工程造价咨询行业里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即是工程量,以往的咨询业务中工程量算量往往耗费工程师们大量的时间、精力,且常常在对量过程中各方争执不断甚至大打出手。BIM的出现将让这个问题成为历史,由于BIM的可出图性,且“模型等于图纸,模型高于图纸”,只要各方拿到的BIM模型一致,即图纸一致,那么从中提取的工程量

也一致,工程师只需要审核模型的正确性即可。在这方面目前行业也有一些三维算量软件如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等,但远远达不到BIM的效果。首先BIM模型是唯一的,从设计院出来后即所有人拿到的模型是一致的,而算量软件模型不具唯一性,是每个工程师基于图纸自己建立的模型,往往不能说服对方而起争执。其次BIM模型是项目全生命周期多专业通用,而不是算量软件只是计算工程量。

BIM技术让工程师们从机械的算量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更多的精力花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上。据统计,使用BIM技术将给工程全生命周期带来如下效果:

A. 估算、概算时间缩短60%

B. 预算外变更减少40%

C. 合同价格因此降低10%、工期缩短5%

D. 结算审计时间减少40%等。

这些将具体体现在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以下是基于BIM的造价全过程管理解决方案在各阶段的实现方法。

1. 投资决策阶段

高效的投资估算、投资方案选择。当前行业造价投资估算往往存在造价指标统计不全面、更新不及时、造价指标代表性差等,从而导致投资估算的精度较差、方案选择不合理,造成后期项目投资不尽人意。

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以往建立过的所有BIM数据模型,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经济、技术、物料等大量数据信息融入BIM模型中,系统能自动分析、计算构成工程的详细造价指标,并结合对应项目特征最终形成一个全面的、融入了各个类型项目特征的综合指标库,且在以后的使用中能随着新的项目完成,指标信息同步更新,完成的项目越多,指标库越全面。

在进行新的项目投资决策时,能随时调用、多样组合指标数据,为前期项目估算提供更快速方便、更全面、更准确的指标信息,大大缩短估算、概算效率,提高成果准确性,同时能有更多的投资方案可供参考选择。

2. 设计阶段

设计更高效,限额设计更容易。限额设计被认为是造价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以往的二维设计或三维立体设计往往不能有效得出项目工程量信息,导致概算不能与设计同步完成。目前大多数设计者还停留在画完再算的阶段,图纸画完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完成测算是否超出设计限额,这样反反复复修改,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且容易出错,导致后期大量变更,成本失控。

利用BIM技术可以结合以往设计成果形成的BIM数据库,参照分析得出相关设计参数,使限额设计更容易。同时利用BIM快速计算工程量,大大节省了设计后计算工程量的时间,设计完成后,同步得出设计概算,对比控制投资总额,使限额设计真正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比选方案更灵活。

此外,BIM特有的模拟施工技术、碰撞检查功能可以三维模拟施工,检查出设计中的冲突部分,提前处理,提前修正。通过这项功能,可以使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大大减少,尤其是地下室等结构复杂部分,结构得以大大优化,减少施工成本,避免结构冲突引起变更,避免重复施工浪费工料,工程造价因此从根本上得以有效控制。

3. 招标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要短时间内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建筑造型越来越复杂,人工算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快速、准确地形成工程量清单必须加班加点算量,且人工算量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漏算、漏项的情况。

BIM技术下,通过设计单位提供的包含整个项目数据信息的BIM模型,可方便建设单位或者招标代理单位在短时间内汇总出工程量信息,结合具体项目特征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有效避免漏项和计算失误等情况的发生,大大缩短了编制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投标单位拿到载有工程量信息的BIM模型后,以往加班加点计算工程量,挖空心思寻找设计漏洞,查找工程量清单是否有误,尽可能的寻找不平衡报价条件的现象将成为历史,在设计阶段的冲突检查以及模型检查可基本排除这些可能。

以往投标单位通过不平衡报价中标后,通过利用工程量清单漏洞,以及施工过程中刻意变更,使工程造价大大增加,有的项目甚至出现失控的状态,更别提造价控制了。BIM技术能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显著降低设计外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同时将建筑行业引入一个拼施工技术、拼施工工艺、拼施工管理的良性循环,而不是拼钻漏洞、拼变更盈利的不良现状。

从这个角度看,BIM技术下,设计阶段尤为重要,对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算量的工作设计阶段就完成了,势必会促使造价行业人员转型,从以往将重心放在算量上,变为将重心放在全过程造价控制、施工工艺控制上,促进项目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4. 施工阶段

动态成本分析。项目动态成本分析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往往项目成本分析控制只是一个形式,并未起到多大作用,还停留在只看结算总价的阶段。以往的工程量、价节超分析,材料节超分析等等都是应付上级要求,并未起到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的作用,导致施工成本不断增加。BIM技术应用到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后,能搜集整理施工阶段数据,汇总对应造价信息,将以往复杂而繁琐的成本分析变得简单快捷。只要在施工阶段将包含项目成本信息、进度信息的BIM模型上传到系统服务器,系统就会自动对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将大量的成本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形成一个全面的项目成本数据库,让管理者直观地看到项目各阶段的盈亏,及时发现问题作出调整。让动态成本分析变为可能,让成本控制变成现实。

在合理采购、限额领料方面,以往材料的采购往往凭的是经验估计,或是施工班组提供采购单,经常造成材料供应不足导致工程停工,人员窝工;或是材料堆积过多,占用过多场地,保管成本增加,导致项目成本增加。

利用BIM技术可以通过模拟施工精确计划,得出计划期内准确物料消耗以及时间信息,为限额领料、合理采购提供技术支撑,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5. 竣工结算阶段

快速结算与高效审计。目前造价审核的主要工作是算量、核价,其中正确、快速的计算工程量是审核任务的首要工作。工程量计算具有工作量大、繁琐、费时、细致等特点,耗费

工程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其精确度和快慢程度将直接影响结算的质量与速度。

BIM技术运用下,施工方申请竣工验收并验收通过后,便依据竣工实体绘制BIM工程模型,经业主、监理以及设计单位审核BIM竣工模型后生成竣工图,同时也就生成了唯一的竣工工程量,这样就节省了以往竣工结算审计中工程量反复核对的工作。审计单位只需审核BIM模型的准确性即可确定竣工工程量,而且不具争议,极大地减轻了编制、审计工作量。同时变更和签证等也因BIM技术的运用变得更为透明化,便于审核。

综上所述,BIM技术对于造价行业将带来一次不小的冲击,造价行业也将因此而进行一次大的筛选,促进造价人员转型,实现重心转移。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推广,势必会覆盖整个建筑行业,建筑行业将步入一个以高新技术竞争、造价管控合理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