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陈 旭
(四川正信建设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论述了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从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造价管理部门等多角度出发分析其意义和作用,并对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发展现状;主要内容;主要问题;建议
0 引言
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是一种反映不同工程、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阶段的建设工程在特定框架内“量”“价”两方面的可比性体系。工程造价指标不仅能反映每平米建筑面积的造价,包括总造价指标、费用构成指标,也能反映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工程量的单方指标,以及工程造价变化深层次分析指标。
1 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意义和作用
1.1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
1.1.1国外工程造价指数体系
国际上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主要以英国、美国、日本,以及继承英国模式的新加坡、香港为典型,其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项目造价指数的网络化、虚拟化、集成化。
英国以系统完善著称,它主要包括公营非房屋建筑投标价格指数、非房屋建筑造价指数、房屋造价指数、地下结构工程造价指数、建筑工程维修造价指数、房屋建筑工程维修造价指数、劳工出口指数等,其中仅材料价格月度指数就包括53种主要消耗材料的价格,其RICS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以完全市场化、完备的法律及信誉保证体系、成熟的社会管理体系、现代化管理手段为基础,以大型的造价公司为主导,建立的ENR相当完备。
香港则分别设立了包括劳工价格指数、成本指数、投标价格指数等完善、齐全的单项指数及综合指数的工程造价指数体系。
1.1.2国内工程造价指数体系
国内造价行业从8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各单位自行建设到市场竞争的总价、费率、单价等不同阶段,发展到2000年以后根据建筑市场的需求,造价行业才出现对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明确需求。因此,很多省、市此后都逐步建立了本区域的工程造价指标资料库,其发展程度、管理模式、运营方式、主导者、建立的标准、信息搜集与编制方法都不尽相同。也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全国各地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导致建筑工程的做法、构造形式也大相径庭。这就使工程造价指标具有地域性差异,简单地套用其他区域的工程造价指标,很容易导致造价指标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从整个行业来看,还未建立统一规则、统一编码的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层面看,工程造价指标的数据库还在刚刚起步阶段。
1.2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1.2.1从政府角度分析:建立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可以加强政府对建筑市场的指导与监管
1.2.1.1宏观上的调控、指导
以往的信息采集、整理、发布、更新工作很多需要人工完成,其采样点少,信息量不足,花费时间长,更新滞后,不能真实反映造价信息实际动态。并且各个地区的造价指标在统计时,仅为简单地相加,未考虑其地域性、时效性、特殊性。通过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及共享平台,快速地了解各个地区不同阶段的工程建设造价水平,从而方便宏观上的调控、指导,这是传统造价信息发布、统计无法达到的。
1.2.1.2在审批项目建议书、项目概算等工作时提供准确、快速的依据
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需要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还要严格审批其初步设计及概算。但这个过程往往会很长,其审批的概算时效性也往往是欠缺的,已经不能满足现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而通过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及共享平台能快速地确定其在各个阶段的准确造价指标,精度满足各个阶段要求,从而实现快速核准、快速审批、快速下发的效果,能加速项目的建设速度和体现审批概算的时效性。
1.2.1.3快速核查工程造价,维护国家的利益
建筑行业的现行税收政策,会导致一些建设企业为了少缴规费、税金,与施工企业签订“黑白”施工合同,在报建的白合同中有意降低工程造价。这种做法不仅会损害到国家利益,而且也埋下很大的合同纠纷隐患,严重影响到建筑市场的规范发展。这就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报建与合同备案管理时,还要对工程造价是否合理进行审查。
1.2.2从投资者角度分析
1.2.2.1在项目决策阶段提供较为准确的投资估算及决策依据
项目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以往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估算都是采用估算、概算指标、概算定额为测算依据,这样的估算手段不准确又耗时耗力。造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对历史工程经济数据的参考与运用,通过现代化的集成手段和信息共享,不但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类似工程、类似做法、类似价格指数的相关数据从而快速得出项目估算造价,也能体现出类似工程在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变化,从中吸收经验,规避风险。
1.2.2.2在项目设计、实施等阶段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
(1)在设计阶段,造价指标体系能够提供设计参考。大量的类似数据和有效的沟通平台,能有效地避免一些设计错误从而减少后期因设计变更而增加造价和浪费时间,提高投资者收益,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并且投资者在进行多方案选择时,类似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几乎可以说都是现成的,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它能帮助项目参与各方决定出最佳设计与工艺技术方案,从而节约人力、物力。
(2)在预算与招投标阶段,造价指标体系能够为项目造价指标的对照、分析提供参考。能够根据同样类似工程的造价水平,根据施工时间的不同甚至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为投资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指标服务,指导投资者能够对最终的造价作出相对科学的预测和判定。
在目前工程量清单招投标评标工作中,通常是合理低价中标,而目前对于合理低价的概念不清,对于某个工程什么价是合理低价不好确定。作为投资者要对项目投资的资金进行管理,对工程建造成本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有一个动态的工程造价指标为其提供投资控制的参考。通过造价指标体系的发布可以对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确定合理低价中标等方面提供指导依据。
(3)在结算编制阶段,能更好地根据造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信息对造价的准确度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减少结算从报审到最终审定的流程,节约相应流程的时间,提高该阶段工作的效率。并通过对比类似项目的结算数据,分析本项目的造价水平高低,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其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1.2.3从施工单位角度分析
随着我省清单工程量工作的深入开展,实行工程量清单的工程会越来越多,但目前很多施工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已的内部定额及报价体系,在报价时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盲目性。造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也将会对施工企业建设自已的报价系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实现快速投标、快速核算分包造价、快速制定目标成本和项目利润率,方便中间计量和最终结算,以及制定投标策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施工单位即使拥有企业定额也必然存在局限性、片面性,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编制是建立在大量的工程实例资料数据上,经过科学分类和统计汇总,其分析出来的数据更接近真实的工程。工程造价指标的建立将会为施工方提供可靠的指导,从而较好地保证项目“有利可图”,也避免了因项目投标失误、没有利润而产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材料供应商货款等一系列的停工、扯皮现象。
1.2.4从造价咨询企业角度分析
能对已咨询、拟咨询的项目提供数据支撑,方便其承揽业务,为专业的造价人员提供检验其工作成果的有效手段。
1.2.5从造价管理部门或造价行业协会分析分析
由于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编制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在原来以定额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下,造价指标的管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不断深入推行,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由市场形成,但社会需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及时能对市场形成的造价指标、造价与建筑市场中人材机价格变化的关系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统计及预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才能对社会上各方面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2 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2.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是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的描述,包括工程的总体信息,这也是工程造价积累的内容之一。它能反映对确定造价有影响的技术经济条件,既是指标归类分析的基础,也是使用者近拟套用的依据。工程概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建设项目分类:居住、商业、办公、学校、医院等等(此处只列举了房建的部分分类);
(2)建设规模:建设建筑面积、檐高、层数、层高、地下层数和面积、装配率、是否精装等;
(3)结构特征:基础类型结构形式、主体结构形式、保温及防水做法等;
(4)装饰特征:门窗类型、地面、天棚、内外墙装饰做法等;
(5)安装特征:系统设置管材材质及设备选型等。
2.2工程造价指标
这类指标主要反映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造价,包括总造价指标、费用构成指标,是对建筑、安装工程各分部分项费用及措施项目费用组成的分析,同时也包含了各专业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等费用的构成及占工程造价的比例。
2.3工程量指标
这类指标是对构成工程实体主要构件或要素数量的统计分析,包括单方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量以及按建筑项目用途统计分析的单方地面、天棚、内墙外墙等装饰工程量。
2.4工程要素消耗量指标
这类指标包括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每平方米消耗量以及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单价信息。
2.5分析性指标
这类指标是对工程造价变化深层次分析指标。主要工程要素的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如钢材、水泥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建设项目的要素构成不一样,分析指标也是不同的。
3 我国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3.1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国家或行业层级未出台专门针对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建筑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也基本没有关于造价信息化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2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滞后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辐射面不大,且在各建设阶段的覆盖面不全,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国造价信息管理及应用水平较低,动态价格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造价资料积累、储存与分类,计算机辅助计算及造价信息化管理方面达不到市场发展的需求,造成数据存储问题漏洞大、数据分析重复劳动,材料市场价格信息获取不完整、不及时,数据更新滞后。
3.3地方工程造价定额管理不能满足造价行业的现实需求
地方工程造价定额管理部门对信息价的制定和发布不够谨慎,并仅有纸质资料,未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对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涵盖不全,对如今的造价行业需要满足度太小。其模式往往只针对固有的几个材料、工程量清单单价发出询价通知,要求材料供应商或相关单位进行填报,而未对其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时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和筛查。使得材料、工程量清单单价与市场实际材料供应价有严重偏差。其中类型、品牌、规格与市场常用材料差别较大,导致项目中部分常用材料无价可依;对发布的工程量清单单价适用范围、时间、阶段未能详细说明而成为鸡肋。
3.4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建立标准不统一
标准化是围绕城市信息化各项建设事业,坚持与国际标准接轨,宣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地方实用性标准规范和标准体系,推进信息化应用工程立项、实施、验收及重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标准符合性测试与认证,促进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地开展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技术服务过程,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再生和动态管理的前提。我国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某些成绩,例如工料机数据国家标准已实施,部分造价数据标准也正在编制汇总等,但离国际水平以及真正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化体系的要求还很远。建设部出台了人材机数据标准,但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还需要全面的技术标准体系做支撑。例如:造价指数指标、成果文件标准、工程造价信息搜集、处理交流、共享以及相关配套的技术标准。目前,由于缺乏信息标准的分类和规划,造成信息共享困难,不利于造价信息整体的全面统一。
3.5各自为战,其成果无法真正地共享,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无法大面积推广,仅能在自有的小圈子内实施
正因为没有统一的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标准,各个造价主管部门、政府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商、造价咨询企业、造价行业协会、软件服务公司均想成为此方面的主导者和标准制定者,从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小圈子”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其中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财政部门建立的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往往仅针对其固有范围内的财政评审项目建立,不会考虑该项目其他建设阶段的造价指标;平台公司建立的指标往往也是针对其投资领域(比如公路投资公司,就只有公路的指标)建立的各阶段指标;造价咨询企业或软件服务公司建立的指标尽管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工程指标,但其企业实力或业务范围较小,拥有的工程造价数据往往是一个建设项目中的部分数据(比如仅有招标控制价,而没有投资估算、概算、结算数据),造成了数据没有全面性,仅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使用。
3.6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
目前,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虽然已经步人网络时代,主要的媒介也从以往的通过书面、电子邮件等方式发展为网络信息平台,但是各式各样的平台真正应用起来的很少,信息采集大部分依然停留在手工方式为主,而且进行数据处理时并没有真正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及时传递、信息系统自动加工处理不多,真实性较差,可参考度普遍偏低,信息采集与信息量少,缺乏分析预测,导致平台效用有限。工程造价管理的参与各方对自己的指标数据以及造价信息等资源视为资产,都不愿意拿出手里的造价经济信息进行公开共享。
4 对我国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全国性的机构。
建立一个不分地域性而适用于整个造价甚至是建筑行业的技术平台,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标准,通过这一平台来参与建筑行业相关活动,水土不服产生的分歧与矛盾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来沟通、化解直至解决。该机构应负责工程造价指标体系规则的制定、体系的建立以及日常的使用和管理。
4.2通过建设主管部门进行权威发布,并制定一系列的配套规则
采用类似推广《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模式,对政府投资的项目强制实行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并要求其项目的各个阶段造价成果均应包含符合规定的配套工程造价指标。对非政府投资项目采用鼓励、引导等方式推广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从而达到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全国统一、全国推广、数据全国共同累计共同分享的目标。
4.3提高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以政府为主导,在工程建设项目的阶段费用中专列建设信息化建设费用
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完整的信息化系统服务也需要收取各企业、部门的高昂服务费,例如BIM技术虽好,但大多数高层造价企业承受不起高昂的服务费。要想更好地分享现代化技术带来的技术福利,政府部门需要在资金上有相应的配套、鼓励政策。有些投资者、企业、部门想搞信息化建设,但其信息化建设资金支出的列项往往会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将信息化建设费用作为和监理费、设计费、造价咨询费等这些工程常规服务类似的项目列项,并在考虑工程费用时均将信息化建设费用习惯性列入项目成本将会大大推进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不然,在市场经济建设为主的现今,没有可见利益会导致很多企业或机构对信息化建设“有心而无力”。
4.4先在省市进行分层发展,为全国统一指标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
在造价行业不断发展,正进入逐步淘汰中小型造价咨询行业,大型、垄断性咨询行业尚未出现的今天,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成为造价咨询行业的龙头,也就没有行业内绝对的权威。而国家造价主管部门的政策、变革又相对滞后,要发展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只能先由各地方造价行业协会、主管部门来主导此项任务,先实现在市、省一级指标体系的统一、推广、运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节约人力,避免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不同“圈子”的重复劳动和个人利益主张,才能加快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为真正的实现指标体系全国大统一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