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三等奖 - 文章详情

浅谈BIM+技术在全过程咨询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陈敏,周春娇

(四川良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随着EPC总承包模式越来越多,对数据的专业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BIM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虚拟建造,通过BIM模型的创建,将图纸问题在施工前暴露出来并集中进行解决,以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工期推延。EPC项目从策划、设计,到施工、竣工、试运行,周期长、参与单位多,工程信息复杂,项目管理人员协调工作量大,通过BIM管理协同平台能够很好地协调各参与单位的信息沟通,使得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关键字EPC;BIM协同办公;全过程工程咨询

   0 引言

   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家对部分重大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一直做大胆尝试、突破与创新,鼓励建设项目实行EPC承包方式、培育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和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等。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也尝试基于数据搜索引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5D建筑信息模型云平台,开拓以数据为核心的咨询服务体系的创新,开展以BIM“+”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 基于BIM+技术在全过程项目管理中的实践

   虽然BIM概念已被提及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普及运用,BIM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障碍。那么,BIM到底是“作秀”还是“实用”?BIM是“软件”还是“管理方法”?这些疑问都必须通过项目的实践得以解答,笔者想通过BIM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从招标、设计、施工阶段的应用案例进行阐述。

   1.1项目背景

   某项目占地约366亩,总投资约2.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万m2,由1#厂房、2#厂房、3#厂房、产业研发中心、实验室、公寓楼、倒班楼、食堂、锅炉房、配电室、门卫室等组成。其中1、2、3#厂房为轻钢结构,其余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1.2招标阶段方案选择

   该项目在招标方案选择上,采用了两个标段,其中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为一个标段,监理-造价-BIM咨询服务为另一个标段。由于EPC总承包工程具有综合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等多种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承包发包模式下设计和施工不协调而造成的弊端,保证了项目建设过程的流畅性和协作性,便于发包人进行项目管理。咨询模式采用“监理+造价+BIM应用”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该模式通过协调管理打破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和资源壁垒,提高了沟通效率,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达成了建设项目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该项目招标方案的选择对建设单位而言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

   1.3咨询服务组织模式的转变

   该项目由于施工采用勘察-设计-施工(EPC)的模式,咨询采用全过程咨询服务,因此与传统组织模式不同,在实施阶段项目组织的架构如图1,全过程咨询单位内部组织结构如图2,全过程咨询单位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合同管理等手段,对项目全方位管理。

 /attached/image/20200429/   

   1.4 BIM+技术咨询服务运作过程的优势

   1.4.1 BIM协同办公优势

   与以往的纸质办公有所不同的是,该项目各参建方均在一个共同的BIM技术管理协同平台上进行协同工作。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项目组员沟通往往是通过建立工作群或集中开会讨论,本项目是通过BIM协同平台,三方组成在线会议,以实时的调配模型进行讨论,因此对工作节点的掌控细致、具体,尤其是重大方案的讨论,打破了专业的界限,使工作边界模糊化。同时,改变了传统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组员不再局限于本专业板块的内容,而是让各方专业知识互相融合、互相吸纳,也达到了不同专业板块的人员从单一专业到复合型人才的过渡,共同成长、共同进步。BIM协同平台工作流程图(如图3)。

 /attached/image/20200429/ 

    1.4.2设计核查 、优化优势

   该项目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即介入施工图设计模型的创建,在建模过程中将发现的图纸“错漏碰缺”进行记录,汇总至BIM协同平台并关联到设计单位相关责任人,要求限期回复,限期修改,并对设计的修改回复进行记录,向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汇报。在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通过BIM协同平台最大程度地建立了问题的责任追踪机制,很好地增强了图纸问题可追溯性,也提升了设计阶段工作过程信息的完整性。

   在设计阶段,通过BIM模型建立方案设计模型,进行各个部位的净高分析,通过在平台展示模型和讨论,及时对不能满足使用功能和美观的部位进行结构调整或者设备管线走向调整,避免后期完工后的拆除,提高了项目的品质。另外,根据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意图,将方案设计模型外立面造型进行多种模拟,协助建设单位在可视化环境下对不同的外立面造型进行选定,并根据不同的外立面实时提取材质工程量,让建设单位在确定方案的同时进行经济性的对比分析,确定最优方案。在总平方案设计时,也是通过多方案对比,最后选择最优方案。

   1.4.3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优势

   该项目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是由现场监理员通过BIM协同平台移动端进行管理,监理人员或者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发现质量或安全问题时,通过平台移动端进行现场拍照,将照片与模型以及图纸进行关联后,提交给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并明确修改时限,施工总承包单位修改完成后,通过平台拍照记录提交至全过程咨询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确认,经现场复验后关闭问题。通过线上质量与安全留痕管理与责任追踪机制及平台的安全质量问题数据汇总,建设单位、全过程咨询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也更好地就不同类型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很好地实现了该项目建设单位对安全、质量的要求。如:通过BIM模型核查公寓楼走廊中间的消防管道按原设计标高敷设,将导致管道出现穿梁的问题,原设计重新校核将吊顶高度重新调整,通过降低吊顶高度既避免了消防管道穿梁问题,又不影响使用功能。

   1.4.4成本管理优势

   该项目由于是采用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进行发包的,加之工期紧迫,因此BIM的建模工作几乎与二维设计图纸同步进行,在造价人员收到正式施工图进行传统计量时,BIM建模工作也在同时开展。由于BIM的建模方法和计算规则与造价方面的规则有很多不同,比如混凝土梁构建的划分与柱、板的扣减,在模型创建时,按照咨询公司内部建模标准中的扣减规则进行创建,尽可能地保证工程量的计算口径与清单计量规则保持一致。该项目的厂房采用钢结构,研发中心的外墙结构也为异形结构,通过BIM工程量输出和传统算量软件的对比,其误差率约为1%-2%。通过分析,其BIM输出的工程量对异形部位的计算更为精准,最终该部分工程量全部采用BIM模型输出的工程量。其他部分在遇到争议问题时也是从造价计量模型与BIM模型同时进行分析和核对,大大缩短了争议的解决时间。由于在审核过程中引入了BIM模型作为辅助,在工程量核对的环节中仅用了不到3天的工作时间,相比传统的核对工作节约了将近5天的时间。

   另外,利用BIM技术的模拟和计算,将一期、二期的现场土方进行统一平衡,减少了一期的外购土方工程量,同时减少了二期土方的外运工程量,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了外运土方产生的扬尘、噪音等影响。

   2 BIM+技术在全过程咨询中得应用成效

   2.1工作效率的提升

   全过程咨询项目服务周期较长,且内部涉及不同业务板块的专业咨询人员较多,通过BIM管理协同平台很好地协调了内部的不同专业咨询人员的信息沟通,使得内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BIM模型在可视化的环境下,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各参建方的工作生产信息也做到很好的信息集成,最终完成项目的建设,保持了建设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2避免资源的浪费

   BIM的工作原理实质上就是虚拟建造,通过BIM模型的创建,将图纸问题在施工前暴露出来并进行集中解决,避免施工现场的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图纸保持可建性的基础上,结合BIM模型生成工程量进行经济性分析,确保项目投资更为科学合理。

   2.3保证项目的品质

   结合施工模型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计算与工艺模拟,并将方案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对现场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方案具备实施性的同时,减少了质量事故与作业风险。基于BIM管理协同平台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在线管理,通过责任追踪与原因数据分析汇总等手段,很好的保证了项目的品质。

   2.4全新的管理模式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大家认识到BIM不仅是解决技术点的工具,也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工具和工作理念,将全过程咨询中计划前置、管理前置的思路与全新的工具进行结合,在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BIM+”技术与传统咨询结合的思考

   3.1数据平台建立的重要性

   EPC总承包模式越来越多,对数据的专业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进行数据有效的采集,也是大家在思考的问题。在传统项目管理中,若是需要对各阶段工程专业数据进行分析,就必须对专业数据进行拆分加工再汇总,比如造价数据、现场施工进度数据等等。由于专业咨询工程师没有与工程其他岗位人员协同工作,工作中积累的专业数据与其他人共享存在困难,,造成工作进度的滞后和效率的低下。而在“BIM+”的项目管理模式下BIM技术的数据集成、数据的及时更新,项目所有参与者的协同、共享工作已经成为提高组织效率的方式之一,同时将BIM的模型、造价数据等上传至云平台,进行数据的积累,针对后期同类项目将有更多的历史数据作参考。

   3.2 BIM设备成本投入的建议

   由于目前市场上BIM技术用到的各项设备比较多,VR、点云、无人机、高配电脑等等,成本投入较大。因此,在初期项目收益不高的情况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买BIM相关软件和研究相关技术,其经费成本较高,使公司面临较大压力,建议电脑可以高中低梯次配置,其他设备可在市场租用,并通过租用的设备来掌握相关技术,极大地减少了资金投入。

   3.3咨询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开展,BIM在其中的优势逐渐凸显。作为涵盖造价、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监理等业务的综合性咨询企业,其全面的人才结构为企业进行以投资为主线的全过程咨询服务奠定了基础。如果项目策划是BIM应用的开始阶段,运营维护则是BIM应用价值的体现,而做好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是成就这一切的基础。而我国建设管理的现状是这几个阶段是由不同的咨询单位在实施,切断了数据传递之路。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推广,最终会杜绝数据的孤岛,形成最终的共享、共赢,作为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参与者,咨询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是时局所迫。

   4“BIM+”技术在全过程咨询应用中的不足

   4.1基于BIM技术的工作环境不成熟

   现阶段造价软件与BIM软件在数据信息上还不能完全互通,很多数据不能直接引用,特别是在工程量的计算上,目前BIM软件除了不能计算钢筋工程量外,在计算的规则和构件的划分上与清单和定额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软件技术不成熟的同时,基于BIM技术的行业标准也相对缺乏,前期的BIM结合造价、监理、管控施工等方面都处于实践阶段。市场上的BIM5D平台等产品,其功能还不能满足目前我们进行全过程咨询的需求,还需要借助其他工具的辅助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配合。

   4.2项目各参建方的BIM应用经验能力不足

   部分地区的BIM技术推动相对比较慢,参建方BIM应用实践经验也相应的较少,缺乏基于BIM技术统一应用的环境基础,导致各参建方BIM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对BIM效益的认识不全面导致部分BIM应用没有发挥出最大价值,从而影响BIM在市场中的需求不显著。BIM技术虽然通过单点应用解决了一些工程重点、难点,但是体系性的输出还比较缺乏,人员参与度不深,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加以验证BIM的价值和人员的培养。

   4.3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行业现状

   由于中国工程咨询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行业标准不一,而自身的创新动力也不足,同时高端人才匮乏、信息化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不灵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咨询概念相对模糊,与国际通行的为投资建设提供给全过程服务的理念有差距[1]。因此,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2月21日公开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文)作为先行指导意见[2],随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7年5月2日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号文)[3],在政策上大力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发展,使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前一天增强综合实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全过程工程咨询是现阶段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也逐步走入大家的视野,而将“BIM+”的理念和技术工具融入传统的项目管理,打造优质的建设产品,将其应用渗透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中,利用先进技术进行项目的全面管理与评估,以实现过全过程咨询的创新发展,加快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参考文献:

   [1] 陈金海 陈曼文 杨远哲 林庆《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指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4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文)

   [3]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