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三等奖 - 文章详情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的应用障碍研究

杨清清

(四川创信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国内BIM技术从2003年发展至今,推动了建筑业向集成智能化发展,其优势也愈加显著,现工程项目中多应用于碰撞检测、成本进度模拟和成果展示等方面。文章通过分析BIM在工程造价行业中的应用障碍,提出促进BIM技术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发现,多数造价人员不了解 BIM 技术从而不愿意接受新技术,以及现有建筑行业体制、行业规程及法律责任界限不明的应用障碍,是现阶段建筑行业亟需突破的。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0 引言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目前建筑业最先进的重要技术,相较传统项目管理和技术手段,优势突出。同时,作用贯穿整个建设项目过程,还可以提升各专业协调性与联动性,使得工程项目设计、建造、运营效率显著提升,极大节约项目建设成本,给建筑业带来巨大增值。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 年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见》9号文,提出了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项目规划到后期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为项目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目前,各级政府也对BIM技术的规范应用相继出台了相关标准。如,重庆市发布《重庆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实施指南》等,国家政策层面的产业战略导向预示着BIM 技术的应用将仍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发展之路上需要不断调整完善,逐步形成我国建筑业所适用的BIM技术,足见BIM技术应用推广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目前,国内应用BIM技术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但主要用途还是施工前场地布置模型创建,施工前进行碰撞检测,以及4D5D的进度成本模拟等方面。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各阶段都有其特定效用所在,如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可协助业主进行方案比选与优化,可实现优中选优,投资转化率更高,也有利于工程建设成本历史数据的积累,为新建工程估算造价提供参考依据;在施工阶段,图纸会审时借助BIM模型整合各专业数据和进行多维碰撞检测,从而减少由于图纸原因造成的返工损耗,同时在BIM模型加上成本与时间两因素可成为5D-BIM模型,建设单位便能根据模型模拟成果进行成本投入和施工进度进行更好的控制,更好地实现成本与进度动态管理。而BIM技术的作用极为广泛,涵盖全专业,但各专业的BIM技术的使用均有限。因此,本文着重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的应用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1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的应用影响因素

   BIM技术是一项新型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可以使建设单位、设计方、施工方等多方参与,增强了各方的联动协调性,减少了由于信息反馈不及时引起的各项问题。也正是因为多方参与,BIM技术的应用也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其发展受阻。国内外学者大致认为主要因素为技术、人员、成本、规则等等。

   1.1 技术因素

   目前,主流BIM建模软件为Revit,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多用广联达、鲁班、品茗等传统计量软件,虽然目前可以利用插件实现软件之间的模型互导,但更多的应用操作仍是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委托BIM咨询单位根据创建模型进行模拟碰撞或者4D施工进度展示等等,工程造价企业也仍是按照图纸进行建模算量出工程量,BIM建模与造价建模软件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一旦设计更改,还是多方各自进行调整。同时,Revit软件内部未内置各专业计量标准规则等,模型创建完成后也能出工程量表,但工程量不如传统造价软件出量准确,同时,传统算量软件不断改进,并顺应地方标准规范调整,更适合本地工程项目计量。

   同时,各建设主体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之间缺乏共同认可的协同管理平台以及较为系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建设过程中信息共享不及时,各方接收信息不同步,无法做到及时沟通。

   1.2 人员因素

   尽管国内的BIM技术一直不断地发展,国内各级政府也发布了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各行各业也均认可其必要性与重要性,但由于BIM技术的整体联动性还未发展成熟,各专业的工作还是各自单独进行,导致造价从业人员无意学习使用新软件或者学了之后无可用的项目,使得造价人员不愿意投入精力学习BIM技术,造价人员仍然还是采用软件计量加手算模式,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目前更是产生了很多的BIM咨询企业,使得造价人员计量与BIM技术的联系更加弱化。

   国内BIM行业并无统一的行业准入规则,目前对于BIM证书有工信部颁发的,也有人社部联合图学会颁发的BIM等级评定证书,二者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建模考试后取得证书。但国内对此并无统一认定,现目前图学会颁发的证书相较其他的价值较高,但正因为没有统一的国家组织的考试,导致培训乱象,证书易取得,但是软件了解不深操作也不精通,平时工作接触极少,投入培训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回报,从而造价人员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会特别高。

   1.3 成本因素

   由于BIM技术的发展速度与BIM从业人员的数量增长速度不成正比,国内出现了很多BIM咨询企业,或是造价企业组成BIM部门。建设项目无BIM相关技术经验只得借助BIM咨询企业进行BIM技术的应用。而为节约成本,通常会选择碰撞检测和成本进度模拟以及成果展示等主要技术应用,而不会选择全过程的应用,这样便使得BIM技术的全过程应用作用大大减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全面性。  

   1.4 政策因素

   虽然国内BIM技术一直在发展,国家也大力推广,但发展速度仍然较慢,而行业内一直没有通用的标准规范,使得建设企业也难以着手开始,一部分企业先行尝试探路,另一部分企业则处于观望状态中。而目前采用的BIM技术的工程,相关技术的用途也较为受限,BIM技术的优势极大,但目前主要用途还是三维建模后用于施工进度模拟、碰撞检测等作用,并没有将BIM技术效用最大化,同时BIM技术的使用大多还是依赖咨询企业。因此,BIM技术的使用成本也大大增加,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企业也不愿意投入使用,除有些工程要求必须采用BIM等。

   1.5 介入时间因素

   BIM技术一大优势是可进行全过程的管控,从设计阶段介入是最优的选择,设计阶段介入才可更好地调整投资,满足业主方要求。但目前大多工程项目的BIM技术都在施工阶段介入,在施工前创建建筑物模型与场布模型,然后进行碰撞检测。由于在施工阶段介入,前期工作需要造价人员进行,使得BIM技术减少计量工作的重复性作用也大大降低。针对检测出的问题,造价人员仍需再次进行修改出量和计价,反而会再次增加工作量,因此BIM技术应当随着项目的开始便介入,使BIM 技术的作用最大化。

   2 BIM技术应用障碍解决方法探讨

   2.1 持续优化BIM软件

   提升计量计价软件性能,增强BIM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从而减少重复计量工作。同时,还应持续性调整优化计量计价软件,使其更加适应工程建设地点的计量计价规范。BIM技术要想最大的发挥其优势,就必须制定各参与方都必须遵守的行业标准,开发和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共享,实现BIM的目标。其次,BIM软件良好的适用性与导入性能是BIM实施的关键。一种新型的设计手段能够容易上手并迅速发展的关键就是其良好的适用性与导入性,就现阶段而言,传统施工图与BIM相关软件的整合问题,大量历史的非结构化数据的转化问题等是我国BIM应用的瓶颈所在。

   2.2 增强BIM技术培训

   BIM技术是要求从业人员均需了解,并随着行业发展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国内现已有许多BIM培训机构,但更多是为应试考试形成的,考试只注重理论或者创建模型,了解并不深入,因此强化 BIM 技术培训是必要的。咨询企业可自行成立内部培训机构,也可以请BIM专业人士进行培训,给从业人员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造价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获取新技能。

   2.3 充分调动业主积极性

   BIM技术的最大获利受益方是建设单位于他们是动态管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他们才是推动BIM技术应用发展的最大动力。BIM技术实质上是专业软件互相协调配合形成具有价值的一种服务体系,能够将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等全部过程的资源更加合理优化的进行。面对当前我国BIM技术应用用途受限的巨大挑战,只有建设单位从主观上认可BIM技术的优势,并愿意为它的价值投资,才能够推动BIM技术应用的顺利实施。

   2.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当前BIM咨询行业规程及法律责任界限不明的现状,急需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程及法律范畴内的界定。BIM技术相关的标准规范是其使用的依据,完善标准规范才能使得行业发展更为稳定。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相关政府制定政策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面向未来的、围绕BIM理念设计的新规范。

   3 结论

   BIM技术是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的数字化表现形式作为建筑信息的承载体,其在现在以及未来建筑业的发展会更加的快速目前,在工程应用中,虽有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应用的发展速度受限,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软件因素、从业人员因素、政策因素等都会随着行业发展而不断完善,进而更加符合我国的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实现BIM技术本土化。


   参考文献:

[1] 方后春.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2] 许丽芳. 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J]. 中国招标, 2015(2):39-41.

[3] 李海洲,刘春雷.BIM技术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影响探讨[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19(02):14-16+19-22.

[4] 杨建军.BIM技术下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127.

[5] 牛博生.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重庆大学, 2012.

[6] 王友群.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管理中的应用[D]. 重庆大学, 2012.

[7] 高一元.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9(6).

[8] 徐青. BIM技术在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2016.

[9] 黄琼.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应用[J].居舍,2019(21):64+134.

[10] 叶术娟.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28):51-53.

[11] 张春霞. 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J]. 建筑经济, 2011(9):96-98.

[12] 连军, 李子书. BIM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经济, 2017(5).

[13] 何清华, 钱丽丽, 段运峰, et al. 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2, 26(1):12-16.

[14] 张建新. 建筑信息模型在我国工程设计行业中应用障碍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 24(4):387-392.

[15] 王志军.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纳税,2019,13(10):252+255.

[16] 胡斌.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4):140-141.

[17] 张吉, 胡意新.基于BIM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研究张吉1胡意新[J/OL].西北水电:1-5.

[18] 钱昉.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思考[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 No.492(07):187.

[19] 侯小霞. BIM技术应用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分析[J]. 四川水泥, 2018, 267(11):345.

[20] 杨丽萍.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应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13).

[21] 麻海峰.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J]. 山西建筑, 2018.

[22] 王文静.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3):138-138.

[23] 王芳.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2):251-251.

[24] 吴云.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的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9(26).

[25] 刘倩.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技术:文摘版:00152-00152.

[26] 郦秀平. BIM技术的应用和展望[J]. 城市建筑, 2016(18):252-252.

[27] 钱晓琴.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8):253-255.

[28] 张树捷.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经济, 2012(2):20-24.

[29] 韩学才.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施工技术, 2014(18):97-99.

[30] 胡绍兰, 张国兴. 浅析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3, 31(4):70-72.

[31] 洪瑞旭.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16, 26(3):53-55.

[32] 刘媛之. 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S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