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三等奖 - 文章详情

试析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罗培

(四川天府兴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各种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潮流,更是一种趋势。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脚步,规避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的弊端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文章在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界定的基础上,首先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最后探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应对对策,希望能够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工程造价从纸质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共识。相应的,社会上的许多软件公司也推出了一些用于项目成本管理的信息化软件。不可否认,这些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但还是存在软件开发技术不成熟,门户网站建设不严谨,工作人员素养有差距,相关标准体系待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讨论与研究。

   1 大数据概述

在云时代背景下,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大数据。在现代化社会里,大数据已经广泛运用到社会各领域中,逐渐成为关键的生产因素。怎样从海量的数据中,在短时间内获取有种信息的能力,离不开大数据技术。分析以及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是大数据最重要的价值。相对于其他信息技术而言,大数据具有速度快、价格不贵等优势。大数据价值具体表现在深层次开发和应用大数据,将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融合,能够开发出新的应用。随着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日益创新,大量搜集和运用数据也开始被运用,利用各领域的应用创新,大数据能够为人类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大数据影响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不仅仅表现在技术上,还有利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处理,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盲目做出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决策。

   2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界定

关于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在我国关于信息化的概念界定,最具影响力的可以追溯到邹家华副总理在1997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为工具的新生产力并造福于社会的里程碑。之后,相关领域的学者使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角色作为切入点来定义和研究不同行业的信息化概念。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究其本质,所谓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充分挖掘、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工作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对于工程造价企业而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积极应用大数据,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和经验,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对投资、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竣工各个阶段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相关决策和分析,高效优质完成工作是工程造价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工程造价工作需要的业务知识密集且复杂,服务内容的效率和效果不仅需要工作人员长期积累的经验,而且依赖于获取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以,工程造价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线上查找数据,线下核算数据,也不是工程造价信息单纯由纸上转向电脑,而应该是在传统工程造价全流程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严格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协同与集成,开发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价值,实现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信息化、资源配置最优化和运行效率最大化。

   3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在我国工程造价工作中,对于信息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缺乏全国性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所以信息在采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编码和分类都不统一。尤其是在不同地域,由于各省市都是独自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所以在跨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查询上根本无法实现。

   3.2 很难共享工程造价信息

因为我国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仍旧是不统一的,分类以及编码也是不统一的,所以在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包含的数据存储格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交换接口以及交换协议标准也是模糊的,以至于几乎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共享以及交换工程造价信息。

   3.3 信息化标准体系存在较大缺陷

虽然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引入了相关信息化管理体系,也能够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但是相互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很难实现互联互通,最终限制了施工成本信息化建设的效率。该类问题的存在主要就是因为在当前工程行业内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数据存储类型、数据接口以及兼容性等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最终也就很容易导致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体系无法形成规范共享效果。

   3.4 工程造价信息更新不及时

在信息化建设中,实时动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目前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而且没有固定的信息发布时间和规律,这给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造价人员所查询到的信息难以匹配最新的市场行情。

   3.5 信息化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不足

信息化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理念先行,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试,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老龄化是从事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且大多数工程造价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多依赖以前的经验,不能全面正确认识信息化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对新兴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知识学不懂也不愿意学,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对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推进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4 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4.1 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

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数据搜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交换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在数据搜集中形成完全统一的源数据,而且利用统一的交换协议真正实现各个数据信息的交换,再根据统一的存储标准存储所有的数据信息。

   4.2 设立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

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工程造价的信息资源库,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业务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助于将分散的存储数据组成逻辑上的联系关系,方便数据的提取和应用。

   4.3 政府加大管理

信息化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完善,企业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也才能够激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生动力。行业内职业资格证书的规范是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为更好地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助理造价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中考虑加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内容,从源头上把关,整体提升行业的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的素质。完备的信息数据库资源环境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信息数据库应该包括造价交流、新技术新材料指标、工程案例库、指数信息、指标信息、价格信息、计价依据8个部分的内容,且资料充足,更新及时,企业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获取相关资源,以便高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4.4 建立和健全实时更新数据发布制度

在我国所有省市的地方造价站,都必须要建立和健全统一数据发布制度,要求所有的设计单位、建设企业以及施工单位都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发布造价信息,利用相应的信息发布网络,实施更新以及发布工程造价数据信息,提高数据信息的时效性。

   4.5 建立符合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环境下,要建立一套全国性的工程造假信息管理平台,将云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平台的建设中,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功能,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现造价信息管理的全覆盖,从而使造价信息能够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性依据。

   4.6 加强数据安全维护

工程造价数据信息直接关乎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构建数据安全维护体系,合理划分工程造价维护人员的工作职能。同时,还需要加密处理数据,设置独立的部门负责定期或者不定期审核以及检查数据信息,避免数据信息受到损坏,降低数据的安全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是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一定要改变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使工程造价信息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以提高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世强,肖虎.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271-272.

2]张铁梅.浅谈强化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45):25.

3]彭金平.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5.

4]岳征.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3808-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