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二等奖 - 文章详情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

龚冬,泉静波,曹熙康,秦玉珍

(四川大家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27)


   摘 要:针对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根据项目造价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通过管理平台为实现工程造价的协同管理,运用模块化分类的思想,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以发挥整个平台功能。同时,在功能模块的设置上注重以人、材、机为核心的管理本质,使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出发点回归到最有效的要素管理上。

   关键词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协同管理

   0 引言

   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国家推进行业改革升级的关键手段,并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从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建筑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要将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造价信息化发展水平、转变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加强建筑生产与科学技术创新的融合等作为未来发展目标。充分融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协同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造价咨询业的现代化水平。因此,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当前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1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在我国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阶段中,其研究主要是从管理软件、管理理念方面解决造价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随着造价信息化管理研究的深入,逐渐转移到企业管理的视角,从企业的人力及资源管理、生产进度、成本控制、信息管理等方面对项目的造价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研究。[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对管理的造价信息化转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共享传递。[3]BIM技术的引入和推广,在工程造价管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从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应用,对施工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大降低了施工管理难度。[4]

   综合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工程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价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企业角度下的造价信息化管理、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应用等方面,只有少数学者对工程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做出了相关的探索。由此可知,在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对策方面,主要是从管理制度、理念、手段等角度进行了较为宏观的阐述,并未进行具体说明。在BIM技术的应用方面,主要研究了以BIM模型为核心的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等,未曾对现有造价管理作出实质性的改变。在平台的构建方面,过度强调了先进技术的应用,而忽略了管理的核心本质,即对工程造价组成要素的管理,且还未有学者对平台的构建做出研究。因此,文章针对当前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研究的现状,从现实需求出发,进行平台构建的研究。

   2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问题及管理平台构建思想

   2.1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问题

   2.1.1 目标管理

   对于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而言,进度和成本是评价工程价值的两个关键性指标。在进度管理方面,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图依然是工程进度管理的主要措施,该措施不具备较强的预测性和动态管理功能,因此对于快速发展且日渐复杂化的工程建设,其应用存在较大的弊端。在成本管理上,传统的管理往往是在工程建设中的一个进度里程点进行成本的偏差分析,从而实现对成本的管控。但这种方式不能实现项目成本的动态监控。

   2.1.2 资源管理

   在工程造价资源管理方面,人、材、机等资源的调度安排,通常根据预先编制的资源配置计划来确定。当工程进度产生较大的偏差后,将造成资源调度安排局面混乱。同时,传统的资源管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导致其作业效率较低。

   2.1.3 协同及资料管理

   在协同管理方面,传统的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主要依靠人力实现管理目标,其管理过程也显示为十分繁琐且效率低下。同时,设计、监理、施工等各个项目参与方之间不能进行高效的信息互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也存在滞后性,甚至会导致造价管理的进度延后。在各方的协同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过程资料,而传统的资料管理依然是以纸质化人工管理为主,这种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资料的管理比较凌乱,资料的利用往往随着项目的结束而失效。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涉及众多索赔、变更等手续流程,传统的办理流程非常繁琐,而且层层审批周期长,不利于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2.2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的目的与基本思想

   2.2.1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的目的

   基于当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现实需求,平台构建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先进技术与传统管理模式的高效融合平台,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以此解决现阶段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中存信息协同化程度低等问题,推进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精益建造”与“协同建造”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费效比。

   2.2.2 基本思想

  (1)注重“人、材、机”的管理本质。目前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更多的是专注于项目的施工方案编制、组织结构的优化、基于BIM技术的预管理等方面,期望依靠项目管理者或者先进的技术等外在因素实现对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忽略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本质--“人、材和机”。因此,平台的设计回归到工程造价管理的本质,更加注重对“人、材、机”的管理。“人、材、机”既是工程造价的三大组成部分,也是平台运作的三大核心要素。平台中的资源、进度、成本等模块的功能实现都源自于对“人、材、机”的动态数据处理,即由点及面的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2)利用模块化管理理念。文中的“模块化”不是指整个工程由预制构件单元组装而成,而是指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借鉴制造业中精益制造的思想,将整个工程按照工程实体、施工工序、工种、专业等为单位形成不同的施工管理模块,即细化施工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5]模块的划分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但是要注意信息模块的完整性,例如以分部、工序为划分单位,可保持工程在实体上的或者施工工艺上的完整性。

  (3)提升信息、协同化管理水平。与制造业中各生产线之间相对独立性不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各工作之间的关联性较强,需统一的协调指挥才能顺利完成整个工程。因此,将不同的工程造价信息模块单元作为技术应用的对象,对所有模块进行监测、管理,通过搜集大量现场动态数据信息实现对现场的管理和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实现建设项目造价信息管理的高效协同。

  (4)实现工程的全过程及动态管理。在材料的管理上,平台实现从材料的运输、出入库、施工直到形成工程实体进行了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尤其是在材料入库之后,关于材料的编号、出入库时间、损耗等信息都被采集至平台数据库中。对于人、机流程也进行了全程施工效率及状态监测。在动态管理方面,平台基于对“人、材、机”的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及时对工程的进度、资源调度、成本等进行显示,并提示相关负责人及时采取调整措施,从而达到项目的动态管理。

   3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对工程的工效、进度、成本、协同作业以及资料管理,其各个功能的实现都是基于工效与进度管理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分析。因此,项目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及共享是平台运行的关键前提。[6]平台运作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原始数据和施工现场获得关于造价管理需要的动态数据两部分。原始数据主要包括:项目的施工组织计划、企业定额、行业定额等已经在招投标阶段编制好的工程相关信息。动态数据基于工程项目在人、材、机方便面的实际信息与计划信息的对比,并将与正在进行或者即将进行的工作相关的参建各方集成到平台上,实现工程造价所需信息及角色行为的交互和协同管理。因此,平台的构建基础是项目的成本信息数据,而成本原始数据及动态数据的准确性决定了平台的应用价值。

   根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的基本思想,其构成主要是以全过程咨询单位为核心,功能辐射项目参建各方,主要功能包括:进度监测、成本管控、资源调度、资料及流程管理四大部分。[8]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除了平台本身集成的关于成本造价数据处理、算法优化等技术以外,还采用了二维编码、手机APP管理软件等。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attached/image/20210508/  

1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构图 

   4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分层

   4.1 功能模块层

   4.1.1 资源管理模块

   建设项目现场涉及到成本的资源主要涉及到人、材、机,因此资源管理模块即针对工人时效管理、材料运输及验收管理、机械调度管理三方面。

   工效动态管理。在传统的劳动力生产管理上,主要是通过负责人安排,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很难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对作业人员的时效管理上主要分为上下班时间管理、作业工效管理。在上下班的时间管理上实行信息化考勤系统。而工效管理是指由管理人员划定工作量并交代工作内容。当作业开始工作时由管理人员在APP软件程序中录入开始时间,当完成该项工作时进行验收评分并在软件程序中结束该工作进程。在此过程中,对于影响工效数据的影响因素都应记录,以保证工效监测的客观、准确。

   材料跟踪管理。在材料管理的上,根据进度计划以及进度管理模块的监测,实现对资源的预管理。根据进度状态提前实现材料的调用安排,实现“准时生产、零库存”的目标[7]-[8]。对于材料的验收和使用,应提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信息化管理,即根据材料在工程中的整个流程将其分为入库管理和出库管理。入库管理是指将材料模块化分类,将材料的各种信息输入至管理模块中生成二维码标签,然后对模块化的材料绑定电子信息标签进行入库跟踪管理。出库管理指在限额领料环节,由管理者签发的用料单进行材料的申领,并在平台中填写相应的信息完成材料申领。[9]同时,根据出库单的信息以及管理者对现场工程进度的验收反映出材料的使用状况。以上整个跟踪管理环节的信息都会被采集到资源管理模块中,作为其他模块应用的基础数据。

   4.1.2 进度管理模块

   进度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现场施工动态的监测、反映、优化以及对未来进度的预测,具体而言就是在模块内预先导入工程总进度计划及详细的分项工作进度计划,通过现场定期的进度监测数据反馈,实现“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分析得出的工效以及参照进度计划对某项工作的进度进行预测。对进度正常的工作系统将会默认显示为“绿色”,对于即将滞后的工作状态显示为“黄色”发出预警,以提示管理人员及时作出调整,当某项工作已经落后于实际进度时,系统将会使该项工作显示为“红色”状态,并标识出于受其影响的紧后工作以及影响的总工期天数等数据信息。同时,进度管理模块具备算法功能,即:管理人员可任意输入某一项工作的实际完成时间,系统会自动计算调整后的工期安排,为管理人员调整进度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滞后的工作管理人员可通过查看该工作的工效分析结果,找出影响工作的具体原因,以便针对性进行调整。

   4.1.3 成本控制模块

   工程成本主要由人、材、机三大费用组成,因此成本管理模块主要针对此三大费用进行设计,其功能主要是在工程进度状态、资源使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费用数据测算及分析,保证每项工作都能得到最佳的费效比。

   在人、材、机调度方面,基于进度管理模块对于进度的精确掌控,进行资源的调度,尽量避免产生窝工以及材料在现场的长时间堆放。在资源管理模块中对人、机施工工效的监测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降效因素。同时,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是基于资源管理模块对材料实行的限额领料及跟踪管理、动态的材料损耗分析,减少材料的浪费,节约工程成本。

         4.2 协同管理层

   4.2.1 协同管理模块

   在传统的工程协同管理上,通常是根据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作业。传统的书面方案虽然对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矛盾突出,难以做到高效、协同。协同管理模块是建立在进度模块、资源管理模块的基础上,综合整合了整个项目的造价信息。同时,协同管理模块拥有多个用户界面,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能登录信息化管理平台,查看自己所相关的造价信息情况,并根据平台反馈的工程实际情况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

   4.1.2 资料及流程管理模块

   资料及流程管理模块针对传统的人工资料管理及纸质化流程现状,设置了资料管理、流程管理、文本检索三大功能。资料管理:主要负责搜集、处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索赔、支付款等产生的各种成本过程资料,并对其按照进度或者专业类别进行归档储存。流程管理:主要是将在项目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纸质流程手续(索赔、设计变更、支付款等),由传统的纸质化流程向信息化流程转变。同时,该模块内置与项目相关大量的资料、文本格式模板,方便在过程管理中文本的编写。资料检索功能:可以对工程中储存的所有资料按照高级检索和普通检索进行检索,方便资料的管理。

   5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管理平台应用评价

   根据平台设计思想以及各模块功能设置,其在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面具有以下应用价值。

   5.1 提升建设项目的造价信息化水平

   管理平台与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通过工程现场数据的采集以及平台对数据的处理、反馈,使工程参建各方能随时了解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情况。同时,平台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向各参加方发送工程指令,协同各方进行造价管理业。各参加方也通过平台用户界面,向其他单位发送相关指令、信息、文件等,做到了造价信息化协同管理。

   5.2 解决工程资源、进度、成本的全过程动态管理问题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对资源、进度、成本的控制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控制,即在工程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通过阶段性的实际进度、成本等评估工程的效益。而平台基于对项目数据信息从全程的及时采集和录入,通过工程实际信息的变化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

   5.3 功能分区明确,信息流通机制通畅

   平台在功能分区上,根据建设项目造价实际管理的需求,对其进行功能划分。各功能模块在形式上相互独立、分区明确,但是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信息能相互共享,并建立完善的机制保证了数据信息流通的通畅性。

   为不断完善平台的建设,应加强平台运行的维护管理与使用培训、建立与管理平台相适应的造价管理组织结构、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以此全面提升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于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重点关注平台基础数据与行业大数据的融合、平台功能模块与BIM技术的融合以及功能的完善和优化等,同时平台的造价信息化管理应用应该由施工阶段逐步向全过程迈进。

   6 结语

   建设项目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先进的行业理念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其功能的设置及其应用是对传统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式的改变,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进行融合,有效提升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生产效益。同时,功能模块的设置是基于工程造价基本组成要素,因此在功能发展上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可拓展性,不论工程造价管理如何发展都不会对平台产生本质性的影响,即使有所改变也只是对功能模块的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鲁.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探讨[J].管理纵横.2012(1):52-57

   [2]孙昌庆.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助推企业管理提升[J].企业管理.2015(3):107-109

   [3]秦广永.高速公路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8-20

   [4]李立,高龚.BIM在施工阶段工程管理的应用价值[J].建筑技术.2016(8):698-700

   [5]徐晓峰,徐俊峰.模块化施工在北京高架地铁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6(3):65-68
   [6]肖莉,杨传书.关于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的思考[J].石油钻探技术.2011(3):81-85
   [7]王映晟.精益管理理念在轨道交通车辆产品研发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9):309
   [8]徐晖玲.二维条形码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2013(S6):168
   [9]李萍.地区性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策略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