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艺对比的装配式建筑计价方式研究
韦瑞琪
(四川开元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导致装配式建筑并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现浇建筑的计价方式,而现阶段计价方式的不完善给项目招投标的报价及工程审计等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施工工艺对比的角度,分析了传统现浇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流程,明确其工艺不同对造价的影响。以传统现浇建筑造价构成为基础,对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进行分析优化,推演出装配式建筑的计价方式,希望为后续装配式建筑计价方式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造流程;计价方式;一体化;分离式
0 引言
近几年,由于具有施工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装配式建筑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健全的计价方式。虽然当前有些省份在装配建造的计价体系编制方面已经有所成果,如上海、辽宁、福建和山东等地方已经出台了装配式补充定额,但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来看,这对于装配式建筑完善计价体系的构建还是不够的[1]。而计价方式的不完善则容易导致垄断者根据企业及市场进行自主报价,致使产品价格过高,偏离其正常范围,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推广。
1 工艺对比及对造价的影响
1.1 传统现浇与装配式工艺对比
传统现浇与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都可以分为设计、实施、运营阶段,相对于传统现浇建造方式,装配式建造方式与之主要的不同在于设计及实施阶段[2]。
传统现浇建筑的设计阶段可以完全由设计单位完成,不需要施工单位的介入;而装配式建筑则需要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建筑结构图及甲方要求出具拆分设计图,并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深化设计,由于设计时需考虑到现场的实际安装情况,此阶段需要施工单位参与。由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采用的还是设计与施工阶段相分离的建造方式,因此主要对实施阶段进行分析对比。
对于实施阶段,传统现浇的建造方式是把原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堆放与入库,然后由现场工人绑扎钢筋、搭设脚手架、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房屋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是把原材料运至工厂加工成预制件,比如预制楼板、预制阳台等,通过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堆放,由现场施工工人进行通过吊装机械进行装配[3]。下列以板为例将两者的施工工艺进行对比:
现浇板的现场施工流程为: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预制板从工厂生产到现场安装的流程为:模板安放→刷脱模剂→钢筋绑扎入模→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验收及编号→场内运输及堆放→运至施工现场→安装准备→测量放线→支撑设置→预制板吊装→预制板固定及校正→预制板连接。
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实施阶段主要可划分为预制件生产、预制件运输及现场装配施工三个部分。目前预制件在工厂的生产一般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具体生产步骤同现场浇筑流程无明显变化,但所用的机械设备、材料及施工工艺与传统生产方式都有不同,现场装配施工也有变化,现场施工阶段现浇的工作量相对减少,吊装工程量增加。
1.2 工艺对造价构成的影响
将预制件运输的费用在生产阶段综合考虑,可把装配式建筑工程实施阶段分为预制件生产和现场装配两个阶段,造价构成不再简单遵守建安工程费用划分,明显出现装配施工企业预制件生产、预制件运输费用的增加,流水线等大型机械设备使用费用的特殊处理,现场现浇与吊装费用比例变化等情况。具体表现为:
①工厂化生产方式会大大减少施工现场人工费和材料费,新增预制件生产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生产模具摊销费以及运输费等。由于吊装是现场装配阶段的主要工序,对机械的使用率及技术要求更高,对高素质施工人员的需求量会增加,单个人员的工资可能大幅提高。
②在建筑工业化前期,由于管理人员不熟悉新的施工方式,对于生产材料调配及施工人员的施工安排不科学,都会导致管理费用增加;经过对建筑工业化理念的学习和新的施工方式的技术熟练,管理费用较前期会有所降低,直至建筑工业化进入成熟期,管理费用会达到一个科学水平。
③两者的措施项目内容和时间也会有变化。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施工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会大幅降低,而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则会增高。
由此不难看出,装配式建筑的价格构成不再完全遵循传统现浇建筑的费用组成,分项构成费用占工程造价比重也会不同,生产方式、施工工艺的变化势必会引起造价构成的变化。由于装配式建筑涉及制造和建筑两个行业,因此需对预制件生产和现场装配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2 预制件计价分析
由于预制件生产与现场装配阶段所属的行业不同,涉及的企业不同,工作内容及形式也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将预制件生产的人工费、材料费等计算进入现场装配阶段的人工费和材料费。预制件作为工业成品,其价格不能再分拆进入现场装配阶段,因此预制件生产与现场装配阶段应进行独立分析。
2.1 生产阶段计价分析
由于预制件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制成品,并未实现标准化生产,难以进入流通领域,因此其价格仅指出厂价格,即预制件从加工厂生产完后,根据生产成本加上生产利润的价格。从产品的定价角度看,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4]。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销售费用。根据建造合同的成本与工业品的生产成本对应关系,期间费用可对应于建造合同的企业管理费用,因此可将期间费用简化为“管理费用”。由于建筑行业的材料和设备一般均采用“到场价”的概念,即从生产地运到现场装配的全部费用,包含了出厂价、装卸运输费及税金。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即传统建造模式中的材料费和人工费。预制件以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制造和管理费用需分摊计算。因此,可考虑将预制件以体积为单位分摊,费用以指标形式体现,单方指标即年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当年预制件生产总体积。运输费用包含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可根据实际运输距离计。
根据对预制件生产阶段价格构成及价格内容的分析,可以简单地构建出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生产的计价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预制件生产阶段计价方式
序号 |
费用名称 |
计算方法 |
(1) |
直接材料 |
材料费 |
(2) |
直接人工 |
人工费 |
(3) |
制造费用 |
=预制件体积×指标 |
(4) |
管理费用 |
=预制件体积×指标 |
(5) |
利润 |
企业自主确定 |
(6) |
出厂价格 |
=(1)+(2)(3)+(4)+(5) |
(7) |
运输费用 |
=运输距离×单价或者按实计 |
(8) |
税金 |
增值税,按实计 |
(9) |
预制件到场价 |
=(6)+(7)+(8) |
2.2 装配阶段计价分析
传统现浇建筑的价格构成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有关规定,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现场装配施工阶段的计价方式在考虑传统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划分的基础上,需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5],参考财会成本核算制度。随着社保制度的实施完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不再单独列出,工程排污费作为不可竞争费用,根据工程情况按实计取。建筑业在实行“营改增”之后,税金不再单独作为建安工程费构成的一部分。
在同现阶段造价计价制度一致的基础上,根据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修改条文,现场装配阶段的造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及其他项目费组成,具体计价方式可如表2所示。
表2 预制件装配阶段计价方式
序号 |
费用名称 |
计算方法 |
一 |
分部分项工程费 |
=∑[(一)×(二)] |
(一) |
综合单价 |
包含完成一个规定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和工程设备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 |
(二) |
分部分项工程量 |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列项 |
二 |
措施项目费 |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列项 |
三 |
其他项目费 |
暂列金额、暂估价、计日工、总承包服务费、工程排污费 |
四 |
现场装配价格 |
一+二+三 |
3 装配式建筑的计价方式
施工工艺的不同导致装配式建筑在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时分部分项工程的列项也有所不同,所以其计价方式也存在差异。装配式建筑的计价涉及预制件生产与现场装配两个阶段,而预制件生产阶段的计价方式因预制件生产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计价方式。因此,在将预制件生产价格组合计入现场装配中时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适应现阶段的预制件生产与装配一体化的计价方式,一种为预制件生产与装配分离的计价方式。下文将具体对两种计价方式进行分析。
3.1 预制件生产与装配一体化的计价方式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预制件的生产规模较小,摊销费用高,导致预制构件厂很难形成一定规模效益。建筑市场现有的各结构体系之间差异较大,预制件生产还处于专业化生产阶段,标准化、系列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通用体系。因此,将预制件作为材料费计入分部分项工程费则适宜于与传统造价制度衔接,更适合于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体计价程序如图1所示。
一体化计价方式是将预制件作为现场施工材料的一部分计入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材料费,可作为管理费、利润等的取费基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由于预制件生产价格中包括安全生产等费用,现场装配施工中也有安全文明施工费,若把预制件价格计入材料费,则也会作为安全文明施工的取费基础,就会出现安全生产等费用有重复计算的嫌疑。且预制件作为工业品,其成本包含了人工、材料和机械等费用,此种计价方式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的人工费和材料费占比出现偏差,人工费用降低,材料费用增高,从而影响规费、利润等费用的计取。
图1 预制件生产与装配一体化的计价方式
3.2 预制件生产与装配分离式的计价方式
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逐渐成熟,预制件生产与施工分离,预制件的生产规模扩大,摊销费用降低,预制件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生产产业逐渐完善。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模式及预制件的生产模式更趋向于国外成熟体系,整体式卫生间和厨房等将会更加普遍,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预制件逐渐商品化,形成通用的报价体系。因此,可将预制件作为单独的一项与设备及工具购置费等并列计入装配式建筑造价中。具体计价程序如图2所示。
图2 预制件生产与装配分离式的计价方式
这种方式将预制件在现场装配阶段的计价单独列项,将预制件阶段与现场装配阶段进行简单组合,不会导致取费基数的重复,预制件的预制率及结构形式等对装配式建筑的最终价格没有影响。但在现阶段中,建筑钢结构等成品的购买还是按照计入材料费的方式,按此种计价方式则会导致两种工业品的处理方式不一致。
4 结语
对于传统现浇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与之主要的不同点在于部件的拆分、深化设计及预制件的生产、装配阶段。通过施工工艺对比,分析了两者差异对造价的影响,对装配式建筑的计价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虽然这两种计价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希望能对后续装配式建筑计价方式的完善可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禹.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障碍与路径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12,(4):20~24.
[2]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8.
[3]常繁,樊利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设计及生产工艺研究[J].河南建材,2016,(3):7~9.
[4]刘春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成本分析与控制[D].山东:聊城大学,2016.
[5]潘芳芳.企业定价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