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论文/二等奖 - 文章详情

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分析与探讨—以某装配式建筑工程为例

汪陆洲

(四川科特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3)


   摘 要: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9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此时代大背景之下,建筑产业推广装配式建筑已刻不容缓。本文以成都市某房屋建筑工程为例,对其造价构成进行分析,同时类比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的各造价构成要素,进行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预制混凝土楼梯;造价构成要素
   1 项目概况
   该项目建设地址为成都市某新区,主要建设内容为住宅、商业及配套工程。建设面积约14.35万平方米,地上最高层数为37层,建筑高度最高为119米,地下2层。建设工期为1230日历天。项目结构由现浇框架-剪力墙以及部分叠合楼板(底板)、预制混凝土楼梯等构成,本项目的工程建设费用为88420.25万元,其中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建设费用为756.98万元。该项目叠合楼板(底板)构件厚度为60mm,叠合楼板(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15mm,底筋和桁架加强筋为HRB400直径8mm的螺纹钢筋,钢筋桁架为HPB300直径8mm的光圆钢筋,叠合楼板(底板)中应包含PVC20接线盒和金属20接线盒。叠合楼板(底板)的模板图、配筋图、剖面和大样图,预制混凝土楼梯剖面图以及材料用量情况分别详见图1-图4及表1所示。

   注:叠合楼板(底板)项目在招标后期一般会由进行二次深化,因此一般招标阶段招标人会确定一个暂定钢含量以及后期结算时的钢含量调整办法。本项目招标时叠合楼板(底板)暂定含钢量为140kg/m3,楼梯的暂定钢含量为130kg/m3,下文中的造价分析及探讨均以此作为前提条件。

图1 板模板图

图2 板配筋图

图3 剖面和大样

图4 楼梯剖面图

表1 材料用量情况

   在对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进行分析和探讨之前,一定要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做到客观,也才能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
   2 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
   2.1 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要素
   众所周知,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建筑安装工程费(即造价)由:人工费、材料费(包含工程设备)、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七部分构成,装配式建筑也属于建筑工程的范畴,因此装配式建筑也不例外,同样也由上述七部分构成。
   2.2 了解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和施工工艺
   要搞懂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首先要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材料制作和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施工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装配式建筑是将现浇施工建筑的大部分工作在材料制作厂家完成,将成品材料运至现场后进行连接和组装,因此由厂家制作完成的部分,即造价构成要素中的材料费占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比重很大,一般能达到70%以上。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装配式建筑在厂家的通用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模台清理→模具组装→钢筋及网片安装→水电安装专业预留预埋→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浇筑振捣→拉毛、养护→脱模、起吊→成品验收→入库。
   从以上工艺流程中可以看出,在厂家已将传统现浇建筑的绑扎钢筋、水电安装专业预留预埋、混凝土工程施工等内容完成,因此待装配式构件运至现场后就减少了比较繁琐的现场施工工作,进而变成了较为简单的组拼等工作。
   3 以实体项目为例,对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与现浇混凝土造价构成进行对比分析
   以文中提到的项目为例,业主方收到了五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厂家的报价,其中叠合楼板(底板)的各家单位的含税报价区间为2300元/m3-2500元/m3,预制混凝土楼梯的含税报价区间为2320元/m3-2650元/m3,装配式预制构件供应报价对比表详见表2所示。

表2 装配式预制构件供应报价对比表

   经过对各单位的报价对比后得知,报价单位一的报价最低,此单位为本项目的中标单位,因此本项目的装配式构件中的叠合楼板(底板)和预制混凝土楼梯的中标不含税价格分别为2035.40元/m3和2053.10元/m3;含税价格分别为2300元/m3和2320元/m3。此材料价格为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堆放点的价格,包括:钢筋费、预埋件(含安装预埋件、套筒预埋件)、混凝土费、成品制作费、模板费、预埋管线费、运输费、上下车费、包装费、现场堆放支架及构件厂家的管理费、利润和税金等全部费用。将以上装配式构件的材料价格作为装配式构件的主要材料价格,使用2020年《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综合单价计算模板套用全费用综合单价模板对上述两种装配式构件进行组价,结果详见标3所示。

表3 装配式构件(叠合楼板、预制混凝土楼梯)造价构成

   经整理成《装配式建筑造价构成分析-构件单位体积造价构成分析》表格,详见表4所示。
   3.1 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分析

表4 装配式建筑造价构成分析-构件单位体积造价构成分析

   由此可以测算出本项目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楼板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这七个造价构成要素分别占其总造价的比例为10.92%、73.66%、2.22%、1.17%、2.66%、0.85%、8.52%;预制混凝土楼梯的上述七个造价构成要素分别占其总造价的比例为8.12%、78.48%、1.13%、0.95%、2.16%、0.64%、8.52%。
   3.2 现浇混凝土建筑造价构成分析
   为了更深一步研究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数据背后的含义,将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构成数据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的造价构成数据进行类比,采用与装配式建筑造价构成分析同样的方法,使用2020年《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综合单价计算模板套用全费用综合单价模板对上述两种构件(即现浇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楼梯,)相对应的现浇构件进行组价。为了使现浇构件与装配式构件同口径,现浇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楼梯均使用与装配式相同含量的钢筋、模板进行造价分析,其中钢筋按定额基价4000元/t不做调整,组价情况详见表5所示。
表5 现浇混凝土构件(现浇混凝土楼板、现浇混凝土楼梯)造价构成

   经整理成《装配式建筑造价构成分析-构件单位体积造价构成分析》表格,详见表6所示。

表6 现浇混凝土建筑造价构成分析-构件单位体积造价构成分析

   由上表6可以测算出现浇混凝土建筑中现浇混凝土楼板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这七个造价构成要素分别占其总造价的比例为28.68%、52.48%、2.51%、1.71%、3.84%、2.25%、8.52%;现浇混凝土楼梯的上述七个造价构成要素分别占其总造价的比例为31.14%、49.11%、2.09%、2.05%、4.63%、2.45%、8.52%。
   3.3 装配式建筑和现浇混凝土建筑造价构成分析
   现将装配式建筑和现浇混凝土建筑中造价构成要素做成《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造价构成各要素占比统计表》,进行比较,详见表7所示。
表7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造价构成各要素占比统计表

   从上表7中不难看出,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中人工费和机械费在其总造价中的占比小于现浇混凝土建筑构件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在其总造价中的占比,而装配式建筑构件中的材料费占比大于现浇混凝土构件中的材料费占比,原因是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厂家加工制作,以成品材料的方式提供到现场拼装或组装,而现浇混凝土构件则多以原材料为主运至现场,然后制作安装,所以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现场安装人工耗费更大。而据此还能想到更深一层原因,就是现浇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施工,人工作业多,容易受到政策、气候等各种条件影响,安全、质量、工期等都不易把控,而装配式建筑构件材料在厂家加工,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开现场的不利条件。装配式建筑构件厂家为了提升口碑和利润率,必然倒逼着各生产厂家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和工业化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以有利于建筑市场的良性竞争。也正是因为装配式建筑主要在厂家生产制作完成,施工现场工作量少,因此装配式建筑中的管理费在总造价中的占比要比现浇混凝土建筑中的管理费在总造价中的占比要小。而上表中装配式建筑中的利润在总造价中的占比小于现浇混凝土建筑中利润在总造价中的占比。因为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成品构件所产生的利润已经包含在其材料费中,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同理,规费也是因为生产成品构件中已包含了其对应的一部分,才会出现装配式建筑规费在总造价中的占比小于现浇混凝土建筑规费在总造价中的占比的情况。
   4 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看出,推广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装配化在我国已是大势所趋,各建筑企业和材料生产供应厂家应抓住机遇,为推进建筑装配化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要积极创新,降低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促使建筑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洪,郭婧娟,马楠,高显义,周述发,赵军,解本政,路君平,李成栋.建设工程计价.2017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5).10-14